《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这三个月,此时整个天地之间的气都开始往地表上走,阳气已经完全涌现到地表,万物生长迅速。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出现了最繁茂的状态。人体的阳气处于最旺盛的季节,气血充盛而易于出汗,易因汗出过多而伤津,消耗过大而耗气。对于亚健康人群,夏季需要做到精神放松,饮食清淡,情志内守才能达到养身的目的。

一、养“心”

《黄帝内经》认为夏季情志的调节应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告诉大家夏季需要阳气舒展,心情舒畅。

夏季的心火比较旺盛,好发脾气。所以更应该舒展阳气,心境平和,精神内守,适量出汗,让身体的阳气运行通畅。

心属火,中医认为,心脏对应的季节是夏季,因此夏季如果出现暴怒、暴喜、压抑等不良情绪,就会引起心血管相关的疾病,如血压升高、心悸等症状,违逆了《黄帝内经》夏季养生的原则,因此称为“逆之则伤心”。

因此,夏季需要重点关注心脏保养,做好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二、生“津”

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等,能渗入肌体的血脉和孔窍,灌注于骨节和脏腑,可以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濡养骨髓及脏腑。津液遍布全身,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津液的主要来源。

夏季人体处于持续高温的环境,毛孔常处于开放状态。此时体内的阳气最为旺盛,再加上外界的高温,内外相互勾结,共同迫使津液外泄。夏天最易“大汗伤津”,伤津之后,由于“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衰。

因此,亚健康人群夏季应该多吃一些生津的食物,如西瓜、酸梅汤等,达到“生津止渴”目的。只有让自己的体内产生津液,才能真正消除烦热焦渴的状态。

三、宜“静”

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心火过旺,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好发脾气。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还可多做一些“静”的活动,如种花、看书、喝茶、绘画、打坐等。

四、避“凉”

夏季气候逐渐炎热,但会出现阴晴交替、冷暖变化的情况。所以必须注意随时增减衣服。部分地区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夏宜避暑,但切不可贪凉。对于亚健康人群,夏季应该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注意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少用冷水洗头、冲凉,洗完要及时吹干头发,饮食上少食生瓜凉饮。

五、食“清淡”

夏季阳气上升,如果人们还多食用油腻辛辣之品,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亚健康”人群容易感到疲劳、烦躁,在夏季特别容易伤津耗气。在夏季必须做到生活规律、饮食合理,在饮食上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之品。

可以多吃苦瓜、冬瓜、丝瓜等蔬菜,西瓜、梨、葡萄等生津的水果,玉米、红薯、土豆等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

总之,夏季亚健康人群要注重养心,避免贪凉,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合理,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