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中离不开吃喝拉睡4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偏好,但是有些习惯反而减寿命!

1、吃饭速度快

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最根本的病因是在年轻时进食不规律、狼吞虎咽。

这样的吃法,食物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了胃肠道,给胃肠造成负担不说,长期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瘦、胃肠不适的症状表现,甚至出现胃炎。

2、爱吃重口味

咸鱼、腊肉、泡菜,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高盐(钠)饮食可导致高血压、脑卒中、胃癌、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大约50%的高血压和33%的脑卒中是高盐饮食导致的;全球每年300万人因高盐饮食死亡,减少食盐摄入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等。

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3、习惯吃烫食

很多人爱吃烫食,如刚沏好的茶水、刚出锅的饺子、刚从火锅里捞出的涮肉,每一口烫嘴的食物,都会对食管、胃带来一次伤害,而且你却毫不知情。

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对温度不像皮肤感知温度那样敏感,所以即使食道烫伤了,人体也很难有知觉,即使出现微小病变也并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很多人往往已经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狭窄了,去检查才发现已经是食道癌了。

4、水果代替蔬菜

有的人认为水果、蔬菜均为植物性食物,它们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差不多,而水果与蔬菜相比味道甜美、食用方便,因此就用水果来代替蔬菜。

从营养素的总体含量和总的抗氧化能力来说,水果不如蔬菜。

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C和矿物质,但水果中除了鲜枣、山楂、柑橘含维C较多外,一般水果比如苹果、梨、香蕉等所含的维C和矿物质都比不上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所以,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此外,水果有些特点也是蔬菜所不能代替的,如各种有机酸、酚酸类物质和芳香类物质。这些非营养物质对健康也有益,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开胃消食,并促进多种矿物质的吸收等。

5、顿顿吃得过饱

很多人习惯大吃大喝,尤其必须顿顿都要吃得饱采写。但过度饱食、大鱼大肉是心血管患者的大忌。

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

而在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显得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1、不爱喝水

喝水是小事,但喝水少可就是大事了!当感到口渴的时候,说明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

喝水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成年男性每日最少饮用1700mL(约8.5杯)水,女性最少饮用1500mL(约7.5杯)水。

当我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时,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真是痛快无比。但这种做法并非人人适合。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次喝水太多,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意外。

当人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此时,如果一下子猛喝大量水,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身体来不及适应,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不要等到渴时才拼命喝水,同时,喝水“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喝。

2、饮料代替白水

水果,不管是直接吃还是榨成汁喝,进到肚里的不是都一样吗?

从营养角度来说,还真不一样!

一是,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去掉了果渣中的膳食纤维和部分保健成分,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也受到不小的损失。

二是,果汁是液体状态,在胃的排空速度快且含糖量高,增加发胖和患糖尿病风险的趋势。

因此,要想充分得到水果中的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成分,还是亲自去咬新鲜的水果!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诱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口渴而摄入大量含糖饮料或摄水不足、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

饮料好喝,但一定要适量,用饮料代替水更是不可取;如果发现有多饮多食多尿、无原因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3、爱喝久熬的浓汤

现在不少人爱“煲靓汤”。其实“煲靓汤”、“饮靓汤”没错,只是煲汤过久,过于追求“老火汤”,或者喝汤太多,会与肾病产生一定关联。

老年人尤其要少喝。随着年龄越增长,肾小球的滤过率越逐渐降低,老年人喝太多“老火靓汤”对肾脏的损伤更大。

炖煮时间过长,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高嘌呤的摄入,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血尿酸的升高或尿酸水平的骤升骤降,除了会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外,还可能导致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

此外,“靓汤”香浓,原材料里少不了鸡、鸭、猪骨、猪肺等肉类,富含蛋白质,如果饮汤再食“汤渣”,日日如是,高蛋白代谢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会增加肾脏负担。已经有高尿酸、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以及老年人,均不建议经常喝“老火汤”。

1、排便时玩手机

看书、玩手机不知道何时成了厕所的必需品,其实,你只需要一卷手纸全神贯注地完成排便这件事,其他任何东西和任何事情都是多余的。

因为这些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时间长了甚至会忘记排便这件事,便意消失。

排便玩手机、看书,一方面延长了排便时间,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直肠脱出、子宫脱垂等。

很多人排便时间较长,其实,长时间排便对身体并不好。

一则排便时注意力被分散,很有可能导致排便不净,或者直接造成便意消失殆尽;

二则长时间保持排便姿势,不利于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回流,大大增加痔疮的发病率。

排便时间虽然因人而异,但是一般建议健康的人排便3~5分钟最佳,排除个别人有出口梗阻、盆地肌肉神经有病变之外,最好做到速战速决,顺畅排便很重要。

2、晨起立即小便

有的老人不愿半夜起床排尿,早晨醒来时尿意紧迫,迫不及待去卫生间。

如排尿过快,膀胱排空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出现跌倒意外。

3、有尿意总憋着

工作忙、天气冷等各种理由导致想上厕所也憋着?要注意,爱憋尿可是大事!

憋尿除了可能引起相关器官的炎症,比如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憋尿,还可引起心脏疾病。

4、习惯用力排便

便秘这件事,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历过,于是很多人选择“用力”来解决,但是这么做,稍有差池,就可能“倒在卫生间”。

便秘患者排便时,用力过大会引起腹压升高、血压升高,心率也会加快。从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冠脉内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塞,因此容易引发心肌梗死。

1、习惯性熬夜晚睡

如果说起不良的睡眠习惯,首先,最危险的一条就是熬夜!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

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对于本身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等病人,熬夜无形中给心脏加重负荷,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等事故。

晚上11点以前最好入睡!

2、习惯睡硬板床

睡“硬板床”不仅对腰椎不好,长时间的腰背肌肉紧张、收缩还会导致腰背部酸痛、疲劳、劳损。

睡木板床、光板床等硬度过大的床,人体无法维持脊柱正常的“S”型的生理曲线,腰部缺乏支撑,长期下去会造成劳损,加重腰酸背痛等不适。

睡软硬度适中的床垫比较合适。

一般需要符合2个标准,一是处于仰卧的时候,人体可以维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二是侧卧的时候腰椎不会发生侧弯。

3、睡前喝酒助眠

饮酒睡着的人比不喝酒睡着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道狭窄、呼吸暂停以及打呼噜的现象。

对于本身有睡眠呼吸性障碍的病人来说,睡前饮酒更加危险,因为睡前饮酒导致猝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

不但能使血压升高,还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因心脏功能紊乱而猝死。

4、睡前爱玩手机

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看手机吧!

但大家都没关注过,手机“陪睡”危害无穷。

新闻经常报道“玩手机一夜脑梗”的案例,就足以证明玩手机的危害有多大。最明显的伤害,睡前长久玩手机会伤害眼睛,可能诱发白内障。

此外,躺着玩手机对颈椎、肩背部以及腰椎都有不良影响。

还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痛、拇指腱鞘炎等症状。所以,不要带手机进卧室。

建议:床是睡觉的地方,不带手机上床。

5、睡前爱吃宵夜

进餐时间不要迟于晚上8:00,因为人们很快会进入睡眠,肠胃的蠕动下降,摄食过多将会影响睡眠。

中医有云,“胃不和则寝难安”就是这个道理,且晚饭进食过多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积食,脂肪代谢失调等。